激光熔覆中裂纹的产生主要与热应力、组织应力和约束应力有关。通过优化工艺参数,可以有效抑制裂纹的形成。以下是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及具体措施:
1. 激光功率
- 优化原则:激光功率需在基材熔化和粉末完全熔化之间找到平衡。
- 过低:熔池温度不足,粉末未充分熔化,导致未熔合或局部脆化,易产生裂纹。
- 过高:熔池温度过高,热应力增大,熔覆层与基材界面热膨胀系数差异加剧,裂纹倾向增加。
- 推荐范围:
- 对于常见金属材料(如镍基、铁基合金),激光功率控制在 1.5-3.0 kW。
- 实验表明,当激光功率为 1800 W(如27SiMn钢表面熔覆)时,熔覆层塑性和结合强度最优,裂纹率最低。
2. 扫描速度
- 优化原则:扫描速度影响熔池冷却速率和热输入量。
- 过快:熔池冷却过快,温度梯度增大,热应力集中,裂纹倾向增加。
- 过慢:熔池过热,热应力积累,可能导致熔覆层与基材界面开裂。
- 推荐范围:
- 扫描速度通常控制在 6-12 mm/s。
- 对于高硬度材料(如WC颗粒增强涂层),扫描速度可适当提高至 10-15 mm/s,以降低热输入并减少裂纹。
3. 送粉量
- 优化原则:送粉量直接影响熔池的填充密度和热应力分布。
- 过小:熔池填充不足,易形成孔隙或未熔合,导致裂纹。
- 过大:粉末堆积过多,熔池流动性差,热应力集中,裂纹倾向增加。
- 推荐范围:
- 单层送粉量控制在 10-20 g/min(根据材料类型调整)。
- 研究表明,送粉速率为 4.3 g/min 时(配合2.382 kW激光功率),熔覆层高度和宽度最优,裂纹率最低。
4. 搭接率
- 优化原则:搭接率影响熔覆层的连续性和热应力分布。
- 过低:搭接区熔合不良,界面应力集中,易产生裂纹。
- 过高:熔覆层重熔区域过大,热输入累积,导致裂纹扩展。
- 推荐范围:
- 搭接率控制在 30%-50%。
- 对于多道熔覆,搭接率 35%(如HT250灰铸铁表面熔覆)可显著减少裂纹。
5. 光斑直径
- 优化原则:光斑直径影响熔池宽度和能量密度。
- 过小:能量密度过高,熔池局部过热,热应力集中。
- 过大:能量密度不足,熔池宽度不均,易产生裂纹。
- 推荐范围:
- 光斑直径控制在 2-4 mm。
- 使用 线光斑或矩形光斑(如2 mm×8 mm)可扩大熔覆宽度,减少搭接区裂纹。
6. 预热与后处理
- 预热基材:
- 预热温度控制在 200-400℃,降低基材与熔覆层的温差,减少热应力。
- 对于淬火钢或高碳钢,预热可有效缓解基材疲劳层与熔覆层的界面应力。
- 后处理:
- 缓冷或退火:熔覆后缓慢冷却(如炉冷)或进行去应力退火(500-600℃保温1-2小时),释放残余应力。
- 时效处理:对铝合金或镁合金熔覆层进行时效硬化,改善组织均匀性。
7. 材料选择与添加剂
- 粉末材料:
- 选择韧性较好的材料(如镍基合金Ni60/Ni60A),避免高碳(C)或高硅(Si)含量材料。
- 添加 稀土氧化物(如CeO₂):细化晶粒,降低熔池表面张力,减少裂纹。研究表明,CeO₂含量为 1% 时,涂层裂纹率可降至0。
- 基材预处理:
- 基材需清洁无油污、锈迹,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 3.2-6.3 μm,增强熔覆层结合强度。
8. 工艺参数智能优化方法
- 响应面法(RSM):
- 通过设计实验(如中心复合实验)建立工艺参数(激光功率、送粉量、扫描速度)与裂纹率的回归模型,预测最优参数组合。
- 智能算法:
- 使用 CWOA算法(混沌鲸鱼优化算法)或多目标优化算法,结合物理信息引导模型,快速收敛到最佳参数范围。
- 例如,通过CWOA算法优化12Cr13钢表面熔覆15-5PH粉末时,可使稀释率、宽高比和显微硬度达到最优。
9. 其他辅助措施
- 保护气体:
- 使用高纯度氩气(纯度≥99.99%)保护熔池,避免氧化和杂质引入。
- 熔池监控:
- 采用高温场监测系统(如PID闭环控制),实时调整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,保持熔池温度波动 ≤ ±15℃。
- 梯度过渡层:
- 在基材与功能层之间设计 过渡层(如混合粉末),逐步调整成分和热膨胀系数,减少界面应力。
总结:典型优化参数组合
参数 | 推荐范围/值 |
---|
激光功率 | 1.5-3.0 kW |
扫描速度 | 6-12 mm/s |
送粉量 | 10-20 g/min |
搭接率 | 30%-50% |
光斑直径 | 2-4 mm |
预热温度 | 200-400℃ |
后处理 | 缓冷/退火(500-600℃) |
稀土添加 | CeO₂ 1%(按粉末质量计) |
通过以上优化措施,可显著降低激光熔覆层的裂纹率,提升涂层质量和性能。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材料、设备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实验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