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熔覆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主要包括裂纹、气孔、疏松、未熔合、夹杂物、变形、表面不平度、氧化烧损等。以下是这些缺陷的成因及避免方法的总结:
1. 裂纹
成因:
热应力与残余应力:熔覆层与基材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,冷却时产生应力。
组织偏析:晶界弱化(如共晶组织或枝晶偏析)导致裂纹沿晶界扩展。
材料脆性:高硬度或高碳含量材料(如镍基合金)易脆化。
工艺参数不当:激光功率过高、扫描速度过快或搭接率不合理。
避免方法:
预热基材:预热温度控制在 200-400℃,降低基材与熔覆层的温差。
优化材料选择:
选用韧性较好的熔覆材料(如降低 B、Si、C 含量)。
添加 WC、TiN 等强化相时控制比例,避免局部富集。
熔覆前对粉末进行 真空烘干(200℃保温2h)。
调整工艺参数:
控制单层厚度 1.0-1.5mm,避免过厚。
使用线光斑或矩形光斑,增加熔覆层宽度。
优化激光功率、扫描速度和搭接率,减少残余应力。
后处理:熔覆后进行缓冷或去应力退火。
2. 气孔
成因:
粉末污染:粉末表面附着油污、水分或杂质。
气体保护不足:保护气体(如氩气)流量不足,导致氧化或气体残留。
熔池动力学不稳定:熔池内气体未能及时排出。
工艺参数不当:激光功率过低或扫描速度过快,导致粉末未完全熔化。
避免方法:
粉末预处理:
严格筛选粉末,确保清洁干燥。
真空条件下烘干粉末(200℃保温2h)。
优化气体保护:
使用 高纯度惰性气体(如氩气)保护熔池。
调整送气量,确保粉末输送和熔池保护平衡。
工艺参数优化:
提高激光功率,确保粉末充分熔化。
控制扫描速度,避免熔池过冷。
合理设计搭接率,减少层间气孔。
3. 疏松
成因:
温度梯度不均:熔覆层与基材界面温度分布不均匀,导致成分偏析。
粉末熔化不充分:送粉量过大或激光功率不足,导致粉末未完全熔化。
凝固速率过快:熔池冷却速度过高,导致组织疏松。
避免方法:
优化粉末配比:选择成分均匀的粉末,避免局部富集。
调整工艺参数:
增加激光功率,提高熔池温度。
控制送粉量,避免粉末堆积过多。
设计梯度层:通过过渡层(如混合粉末)实现基材与熔覆层的热膨胀系数匹配。
4. 未熔合
成因:
基材表面污染:油污、锈迹或电镀层影响熔池形成。
工艺参数不当:激光功率过低或扫描速度过快,导致粉末与基材未冶金结合。
粉末输送不稳定:送粉量过大或喷嘴高度不当,导致粉末弹射。
避免方法:
清洁基材:去除表面油污、锈迹等污染物。
优化工艺参数:
提高激光功率,确保基材表面熔化。
控制扫描速度,保证熔池充分覆盖基材。
调整送粉系统:
控制送粉量在合理范围(单层厚度1.0-1.5mm)。
调整喷嘴高度,避免粉末弹射或堵塞。
5. 夹杂物
成因:
粉末杂质:粉末中混入异物(如氧化物、颗粒杂质)。
熔池搅拌不足:熔池内未充分混合,导致杂质残留。
工艺参数不当:熔池温度过低,杂质无法上浮。
避免方法:
严格筛选粉末:使用高纯度粉末,过滤杂质。
优化工艺参数:
提高激光功率,增强熔池流动性。
调整扫描速度,促进熔池对流。
6. 变形与表面不平度
成因:
热输入不均:激光功率过高或扫描路径设计不合理,导致局部热积累。
搭接率不足:层间搭接率过小,导致熔覆层塌陷或表面起伏。
基材刚性不足:薄壁件或复杂结构易发生变形。
避免方法:
优化扫描路径:采用合理的搭接率(通常 20%-40%)。
控制热输入:
分层熔覆时降低单层厚度。
采用多道搭接扫描,减少热累积。
预热与后处理:预热基材并进行退火处理,减少变形。
7. 氧化烧损
成因:
保护气体不足:熔池暴露在空气中,导致氧化。
粉末受潮:粉末中的水分在高温下分解为气体,引发氧化。
工艺参数不当:熔池温度过高,加速氧化反应。
避免方法:
加强气体保护:使用高纯度惰性气体(如氩气)覆盖熔池。
粉末预处理:真空烘干粉末,去除水分和挥发物。
控制熔池温度:优化激光参数,避免过热。
8. 搭接区裂纹
成因:
熔融金属润湿性差:搭接区域熔池未能充分覆盖基材。
工艺参数不当:扫描速度过快或搭接率不合理。
避免方法:
优化搭接率:根据层厚调整搭接率(通常 30%-50%)。
调整工艺参数:
降低扫描速度,确保熔池充分覆盖搭接区。
使用线光斑或矩形光斑,增加熔覆宽度。
总结:关键控制措施
材料选择:选用热膨胀系数匹配、高纯度的粉末和基材。
工艺优化:
控制激光功率、扫描速度、送粉量和搭接率。
使用线光斑或矩形光斑,提高熔覆层宽度。
预处理与后处理:
预热基材(200-400℃)。
熔覆后进行缓冷或退火处理。
环境控制: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熔覆,避免氧化和污染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减少激光熔覆过程中的缺陷,提高涂层质量和性能。